黄金井畔连心路 乡村振兴幸福泉
—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驻隆回县金石桥镇黄金井村帮扶纪实
5月23日,对隆回县金石桥镇黄金井村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我们村是全国文明村啦!”,村民奔走相告。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驻该村第一书记、工作队长黎迎春在“驻村大事记”上记下了这一事件后喜极而泣。作为一名转业军人,虽然他跑赢了这一棒,但是面对离别仍然万般不舍。
黄金井村位于隆回县北部边陲,地处雪峰山麓,位于邵阳市隆回县、娄底市新化县、怀化市溆浦县交界处,由原罗公湾村与聚合村合并而成,古称“二都”,面积6.8平方公里,2900余人,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2023年新一轮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湖南省公路事务中心尽锐出战,让黄金井村“金井”涌清泉,古村焕新颜。
“三路并进”,激活乡村振兴大循环
升级连心路。打通“大动脉”,省道S322金石桥镇至黄金井村段5km四级公路提升成三级公路,畅联省道S242二级公路。破解“中梗阻”,打通黄3组与5组、19组与大田村等邻村之间等多处瓶颈路和断头路,解决村民远距离绕行问题。畅通“微循环”,路面加宽、错车道加设、安防设施增设,拉通大田村-农旅融合示范产业园-黄金井中学-黄金井小学-读书林-黄金屋-贺龙纪念广场-茶马古道-红军长征路-农业示范产业园公路。
畅通产业路。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质传统种植,引富硒花瑶雪水入农田,引导农户种植高端水稻100亩,并设置稻田艺术图案。发展特色种植,建设500亩高标准黄金樱花茶园,打造100亩猕猴桃等基地。成立种养合作社,种植苗木200亩,林下发展养殖业。融资入链,注册区域公用品牌“黄金井”投融资,对富硒米、猪血丸子、红薯干、猕猴桃、茶叶等土特产进行品牌策划和营销推广;引进大型茶叶企业建设初制工坊,进入原材料供应链;“一般农户+带头大户+村集体经济”利益联结,推动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两年来,村级集体经济增长17万元,增速为39.2%;村民平均增收9000余元,增速为88%。
延伸文旅路。盘活“红军长征路、百担族谷援红军”等红色旅游资源;茶马古道、贺学海故居、读书林、黄金屋等文化旅游资源;兰草河、黄金洲头等自然旅游资源”。规划建设省道322线多功能观景平台,整合休闲驿站、停车区及充电站等功能,打造一体化复合型公路服务区,优化交通分流,有效缓解高峰车流压力,解决司乘人员休憩与新能源车辆补给需求,提升道路服务品质与交旅融合价值。
“三井同挖”,奏响乡村振兴大合唱
深挖“红色基因井”。1935年,红二六军团在贺龙、任弼时等人的领导下从溆浦进入隆回,在金石桥镇五罗村设指挥部。红军冒雪攻鸭田,血战破敌阵,在黄金井村留下了爱民故事。党员欧阳宝兰发动群众为红军捐献“族谷”,留下了拥军故事。巍巍雪峰铸脊梁,涓涓兰水水养浩气。驻村工作队和村支“两委”打造“初心讲堂”,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12场。
深挖“文明活水井”。构建“1+N”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编纂《我心归处黄金井》村志,提升村民归属感、自豪感,激发内生动力,凝聚振兴合办。修订村规民约,开展家风评选活动8场,完善红白理事会章程、道德积分实施办法,引导村民崇德向善。举办村BA、农民画展、油菜花节、丰收节、乡村音乐节、露营节、篝火节等特色活动,记住“乡愁”,唤醒记忆。
深挖“基层善治井”。强化党建引领,构建“村级党总支+片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五级组织体系,筑牢战斗堡垒,推进合村合心。“自治+法治+德治”,“井台”议事,召开屋场会36次,整治大操大办、天价彩礼等陋习,倡导“白事简办、红事新办、其余不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
“三泉共润”,谱写乡村振兴惠民曲
驻村工作队始终坚持民本情怀,让群众的幸福指数可感可及。
幸福指数提升。积极争取“幸福屋场”“水美湘村”建设项目,开展空心房整治,提升人居环境,打造和美乡村,在5至15组建设了幸福屋场。开展“点亮”行动,对12个组无照明的路段安装了太阳能路灯。协调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医疗服务队来村义诊赠药,倡导村民养成良好健康生活习惯,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开发公益性岗位19个,举办技能培训12期,帮助80余名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
困难群众兜底。阳某娥老人抚养三个孙子女,家境困难。后盾单位领导多次到村慰问;驻村工作队为老人家修缮房屋,搭建雨棚,送上子母床、棉被、棉袄生活物资,依规按程序提高了她一家的低保保障标准,保障其孙子女稳定就学。开展“路满阳光 书暖童心”捐赠活动,协调湖南大学来村开展暑期趣味实验科普社会实践活动,惠及全村未成年人。两年来,安排慰问金12万元,慰问“一老一小”等困难群众500余人次。
人才振兴提质。注重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建立人才库,全面摸底统计全村致富带头人、种养大户、非遗手工艺人、泥瓦工、文体特长人士、公共服务行家里手、退役军人。筑巢引人才,开展“荣誉村民”招募行动,争取更多的农业科技特派员、技能培训讲师等来村。多措蓄人才,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培训,学习经验、开阔眼界;举办各类技能竞赛,提升专业技能。
从阡陌小路到产业大道,从千年古井到精神源泉,驻村工作队做好“路”“井”文章,交通筑基、产业造血、民生兜底,交出了“路通百业兴,井润万家福”的帮扶答卷。(通讯员 肖鹤洲 邹旭中 文鹏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