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邵阳频道

刘付寿:祖孙三代的种粮情结
2016-10-08 10:11:23 来源: 华声在线 作者:刘志坚

通讯员 刘志坚

图为种粮大户刘付寿在晚稻田里仔细观察病虫害。

  如今在农村,有人把种田看作是门没出息的行当。然而,新邵县陈家坊镇洪庙村十四组73岁的种粮大户刘付寿,他家祖孙三代人热衷规模种粮,在广袤的土地上闯出了一片新天地,逐步走上了致富道路。

  10月6日上午,笔者来到洪庙村,刘付寿老人正在种植的晚稻田里仔细观察病虫害。“今年我们祖孙三代人共耕种粮食面积1800多亩,其中种双季稻面积有500亩,早稻平均亩产达到了500公斤,估计晚稻每亩产量不会比早稻少。”看着自己耕种一大片丰收在望的晚稻,刘付寿老人高兴不已。

  说起种粮致富,刘付寿老人满脸笑容。刘老介绍,他家是1966年从新邵县尧虞塘水库移民到洪庙村,原来从事多年的汽车修理行业,后来因垫资带头修路,个体开采煤矿等原因,导致了家里经济大亏损,并负债达10多万元。为还清债务,2003年,他便来到邵东一所乡村学校干起了炊事员的工作,同时还利用节假日和空闲时间在学校附近村子承包了50亩田地种植粮食,每年收获的稻谷全部卖给学校师生食堂,希望多增加收入来还债。2008年开始,他放弃了学校食堂工作,专门来到邵东黄陂桥乡的杉树、继白堂等四个村发展大规模种植粮食,种粮面积每年超过200亩,一直干到2015年,他才将这些耕种多年的田地转交给了大儿子刘移民和孙子刘长安继续耕耘。

  “我是一名司机,原来专门驾驶大货车帮人家运输货物,后来夫妻俩在广州江南市场经营了几年的水果批发。这些年来,看着父亲规模种粮收入算可观的,去年就放弃了生意经营,在父亲种粮多年的邵东县农村与儿子刘长安一道接着发展规模种粮业。今年,我与儿子扩大了种植规模,种粮面积1200多亩,其中种植中稻900亩,双季稻300多亩,今年种植的中稻、早稻已获得丰收,虽然辛苦,但比起在外打拼收入强多了。”说到规模种粮增收,刘老的大儿子刘移民如此感叹着。

  刘付寿老人从邵东县农村种粮回家后,他并没有在家歇着一天,而是凭着多年的种粮经验在家乡继续发展规模种粮。据刘老介绍说,去年,他在本村和五里村与村民签订了10年土地承包合同,以每亩200元价格承包田地发展规模种粮。今年,他在家乡种粮面积是460亩,其中种植双季稻100多亩。在刘老的影响下,他的小儿子刘为民也在村里承包了120亩田地,与父亲一道来发展规模种粮。

  “你们家祖孙为什么这么喜欢种水稻,而且还年年增加面积呢?”笔者产生了深深的好奇心。刘付寿老人是这样回答说:“如今国家对农业极为重视,近年来补贴不断提高,加之县农业局和镇农技站技术员经常到田间地头技术指导,大家种水稻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刘付寿老人给笔者算了一笔账,如今年,他们祖孙种粮面积是1800亩,如果按每亩粮价1500元计算,今年祖孙三代的毛收入就有270多万元。同时,种植双季稻每亩还可以享受政府一定的补助金和良种补贴。正是由于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使得像刘付寿祖孙一样的种粮大户提高了种粮积极性,昔日无人耕种的抛荒地流转到了种粮大户的手中。

  刘付寿老人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种粮致富是他一生的追求!要是这些年没与种粮结缘,现在也家里不可能这么快致富了。目前,他家里不仅投资100多万元添置了收割机4台,小车3辆,拖拉机3台,烘干机1台,剥谷机2台,插秧机2台,抽水机12台,耕田机3台,而且祖孙三代也靠着勤劳双手,国家的好政策,让全家人过上了衣食无忧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