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罗琦
漫步在千亩基本农田保护区的阡陌之间,就像徜徉于绿色的海洋,让人心旷神怡。身边,一位黝黑的中年农民弯着身轻轻地抚摸刚抽穗的稻子,脸上的笑容在阳光的映衬下格外灿烂。
他,自称“老农”,家住邵东县简家陇镇三都村,系邵东县第一家稻田文化产业创始人、邵东桐江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湖南省收藏家协会古玩收藏家——张飞华。
2011年,张飞华怀揣农耕文化“五彩梦”,为帮助家乡摘掉“贫困帽”,毅然从一代新农民变身成一位产业脱贫带头人。5年来,他孜孜不倦,精心管理,日夜在田间奔忙,培育出了红、绿、黑、黄、白五种颜色的原生态“五彩米”;用“绿色、环保、健康”饮食新理念,力促稻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开发乡村观光旅游产业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探索“专业合作社+致富带头人+贫困户”扶贫模式,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优势,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培育“五彩米” 梦想在田野里得到收获
2010年初,张飞华在浙江一位朋友家做客喝粥,发现粥的颜色是绿色的,但味道清香而甜美,便好奇地问这是啥米?朋友告诉他,这是浙江山区种植的一种大米,叫绿米。因为产量低,每亩才二三百斤,现在很少有人种了。出于收藏爱好者的本能,心想这种植几千年的稻种随时可能绝种,于是就萌发了种五彩米的念头,让我国原生态稻种得以传承。
2011年,张飞华到处打听,到云南、江西、陕西等地找到了黄米、红米和黑米的稻种,并于2012年在家乡承包了7亩田开始试种。到了秋收季节,没想到稻禾全部倒苗,颗粒无收。
但张飞华并没有气馁,而是在失败中总结经验,立志要在哪里跌倒的,就要从哪里爬起来。他虚心向县农业局的科技人员请教,还专程到湖南农大“取经”。经过一番“充电”后,他充满了自信。
2013年,张飞华一横心,用每亩300-500元的价格承包了村民的百余亩水田,并试种成功;2014年又通过流转的方式扩大种植规模300亩;到今年,种植面积已达到近1000亩。
张飞华通过自己多年的努力,一举成为邵东有名的种粮大户,也成为依靠种田致富的一代新农民,他说,预计今年可收获五彩稻谷60万斤,年创收纯利30万元以上。他的这个产业现在每年可以为乡亲们提供劳动用工3500天以上,按当地每人每天150元工资计算,可为农民工创收50余万元,极大地解决了农村闲置劳动力的就业难问题,为实现产业精准脱贫、改变家乡、致富乡邻迈开了坚实的第一步。
弘扬稻文化 为家乡脱贫描绘致富蓝图
2015年,张飞华看准稻田画可以吸引外地游客前来观光的商机,又玩起了稻田彩绘艺术。但是稻田画如何制作,他脑海里一片空白。于是他到处找人虚心学习,先是找过县农业部门和县科技局等单位,打电话询问一些大学的美术教授和农业专家,获得了基本知识,并且通过田间一次又一次的实践,终于完成了“中国梦”、“大地回春”、“五彩米”、“丰收”和 “八卦图”等一幅幅巨型画作。
采访中,正在田间劳动的一位姓单的大爷走了过来,一边热情地招呼,一边高兴地说:“今年稻田画文化已吸引外地游客达5000人次以上,最多的一天双休日足有500来人,车子摆起了长龙阵,有的都没地方停了。往年村里的西瓜卖不出去,要拉倒30公里以外的县城,今年却供不应求,还能卖高价。村民饲养的土鸡婆平时卖十五块一斤,现在卖二十块钱一斤游客个个抢起要。还有当地的土特产,那也是抢手货。”
望着单大爷那得意的笑,一打听,才知道他以前是村里的贫困户。前些年,他不愿意将田出租,但张飞华也不勉强,还免费提供稻种给他,并承诺收割后的粮食包销。通过这种致富带头人优势,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让单大爷成为第一批受益人。
打好环保牌 创新产业精准脱贫模式
“做人,要诚信;做企业,就要做良心企业,尤其是关系到千家万户人们生命健康的食品企业”。张飞华深知百姓安全大于天的道理,并时刻践行自己的诺言。
为了让消费者吃上放心米,张飞华在自己五彩稻种植的周围构筑环保区。他让他的堂弟张云凤在本村投资上百万的砖厂主动停产,就是怕砖厂排出的二氧化碳等废气污染了“五彩稻”种植区;投资10万余元改善水田重金属超标;不使用改变水稻基因的杂交方式,宁愿产量低,也坚持自选自育原生态稻种;在他的种植区,看不到农药、化肥和除草剂。
后来,在当地畜牧水产部门的指导下,利用稻田水面养鱼的方式,既可获得生态的鱼产品,又可利用鱼吃掉稻田中的害虫和杂草,排泄粪肥,翻动泥土促进肥料分解,为水稻生长创造良好条件,还可以使水稻增产一成左右,真是一举多得!
2015年,张飞华发展成立了“邵东桐江源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探索“专业合作社+贫困户”和“致富带头人+贫困户”的扶贫模式,采用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入股、土地入股的形式,把贫困户特别是特困户和政策兜底户吸纳进来,帮助他们脱贫致富,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并通过微商、电商和自销相结合的手段,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据三都村村主任介绍,该村2014年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6户,共105人,通过这种方式的扶贫之后,现已脱贫18户,共58人,还有18户将在明年底通过产业扶助、创业培训、政策兜底等多种方式“摘帽”。
打造新亮点 巩固提升脱贫销号群体
当被问起今后有什么新的打算,张飞华顿时神采飞扬,滔滔不绝起来。
他说,今年农历9月份的时候,会耗资10万元来尝试举办为期半个月的秋季“尝新节”。现在已经联系了浙江那边的专业设计师来策划,用稻草制作各种各样的动物造型, 以“狗”为主题。因为相传稻谷是狗帮助人取来的,在当地民间至今还保留敬狗的风俗。当然,“尝新节”少不了“吃文化”,活动期间会免费为游客提供新收割的“五彩米”做成的“五彩饭”、“五彩粽子”和“五彩糍粑”等美食。
到了明年夏秋季节,还会利用稻田养鱼这个项目,推出有特色的“稻田捉鱼亲子游戏”,让城里的孩子享受捉鱼的快乐,让大人重温孩提时代的记忆。
他接着说,之所以要打造这些新的亮点,是因为要对那些已经脱贫销号的群体“回头看”,防止脱贫后再返贫的现象发生,也为提升当地经济的发展尽绵薄之力。
临别时,张飞华凝视远处翻滚的稻浪,喉头骨动了几下,眼里似有一丝丝混沌,然后喃喃自语道:“以我现在的经济实力,完全可以不做一个‘老农’,不去受那份苦,不去遭那份罪,不去操那份心。但是,改变家乡,致富乡亲,是我这一生最大的心愿”。从他认真严肃的眼神里,可以感受他一路走过的风雨辛酸,读出他的豪迈与真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