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华声在线10月28日讯(全媒体记者 邓桂明)10月27日,湖南省政府新闻办举行湖南“十四五”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邵阳市专场。“十四五”期间,邵阳市大力实施产业兴邵、科技强邵、开放活邵,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全国城市体检样本城市、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等一批“国字号”荣誉。
产业兴邵,综合实力不断提升
邵阳市坚持产业兴邵战略,持续壮大实体经济,提升综合实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从2020年2250.8亿元增长至2024年2926.3亿元,今年预计突破3000亿元大关。
全市培育省级产业集群12个,全省第2,其中,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10个,全省第1。全市规工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达到59.84%,全省第1。累计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82家,较2020年增长4倍。三一专汽建成全国最大的新能源搅拌车生产基地,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1;维克液压、广信科技成功上市;邵虹基板玻璃和彩虹盖板玻璃成功攻克国际高世代电子玻璃“卡脖子”难关。
发挥全球百万邵商优势,持续“搭台子、扩圈子、找路子”,邵阳经贸“朋友圈”扩展至186个国家和地区,成功获批中国(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联动区。2020年以来,邵商直接投资及关联项目超600个,带动回乡投资超3000亿元。
改善民生,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厚实
持续抓好重点民生实事,每年集中75%以上的财力投入民生事业。
突出创业就业,实施“邵商+”护航大学生创业计划,设立“大学生创投日”,成立大学生创投资本,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创业目光投向邵阳;建设乡村车间1248家,吸纳就业5.19万人,乡村车间建设总量、吸纳就业总量均居全省前列,一批老百姓实现“家门口就业”。
突出教育优先,基础教育补齐短板,新增公办学位6万余个,全面解决“大班额”问题;职业教育特色鲜明,全省第一所专注“低空经济”的邵阳通航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投用;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甲胄文化”引入课堂,“火箭少年”张世杰火爆出圈。
突出“住房保障”,累计改造老旧小区1836个、城市危旧房1585户,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4095套,保交楼、保交房交付率均达100%,一批老百姓圆了“安居梦”。
突出“健康邵阳”建设,建成10个县域医共体,新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家、三级甲等中医类医院3家。突出“一老一小”这个重点,完成全国第二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试点,落实家庭适老化改造3000余户,每千人口拥有婴幼儿托位数从0.38个提高至4.62个。
“十四五”以来,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7.2%,增速稳居全省前列,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高于全省平均增速,老百姓的钱袋子越来越厚实。